以工代赈是通过组织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帮扶政策。2023年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键之年,和田地区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采取“一二三”模式确保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工作中充分发挥“赈”的作用。2023年和田地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3个,总投资2976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28435万元,其他资金1333万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7303.21万元,累计向当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5229.9万元,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人数7112人,已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688人次。
咬定“一个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把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作为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的首要目标,在项目申报前期阶段,我地区数次召开政策培训会议,指导各县市申报项目的业务干部读懂弄通以工代赈政策,充分理解“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组织群众工作千万不能放手”的本质特征,认真贯彻“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等要求,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不多、群众就业需求大不大、当地乡(镇)政府组织群众务工能力强不强、发放劳务报酬比例高不高”作为谋划项目的首要标准。截至目前,2023年以来实施的73个以工代赈项目,已发出劳务报酬522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15%。
围绕“两个聚焦”。一是聚焦项目用工需求,动员在家群众就近就业。针对以工代赈项目用工需求,联合开展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统计,组织项目所在地村委会收集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参与劳动的群众,特别是需巩固提升的已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群体,建立群众劳动力花名册。在乡村组三级进行项目公示公告,并由乡级指导村、村两委召开以工代赈项目会议,动员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二是聚焦项目技术要求,以干代训解决难就业问题。在项目实施前,乡镇党委、政府结合以工代赈相关政策积极动员低收入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并指导由村两委和群众代表牵头,组建当地群众农民工服务队,全过程参与到施工单位推进项目建设,并结合项目建设需求和群众务工意愿,采取实训和以干代训等方式,帮助群众掌握实用技能,迅速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用工人数7112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716人;开展以干带训等多种形式培训2688人次,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92人次。
抓实“三个到位”,一是项目立项全程参与到位。建立立项评议制度,村两委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一事一议确定上报项目,乡镇根据村里上报的项目,在区域范围内统一规划,实地考察,确保所立项目不仅符合项目村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及实际需求,县级对上报项目进行审查把关,始终做到立项有据、科学决策、因地制宜,使项目发挥最大效益。二是项目“三级公示”制度执行到位。分别在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栏对下达的项目计划进行公示,在项目乡、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确保项目的知晓面和知晓率。项目开工前,项目所在村委会除在村务公开栏对项目名称、资金情况、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周期等信息予以公示外,在乡项目办指导下,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讲清楚以工代赈政策和要求,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实施期间,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和施工现场对群众务工信息、劳务报酬发放情况、监督举报电话等情况进行公示,按工种、工时公示劳务报酬标准。项目建成后,设立永久性公示牌,公示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和当地群众参与务工、获取劳务报酬等受益情况。三是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到位。坚持规范建立健全劳动技能培训、劳务报酬发放等台账,实现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与各级财政、水利、交通、农业农村、林草、审计、监察等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明确部门职责,互相沟通协调,采取限期办结方式,紧盯项目各环节进展情况,如遇到困难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